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治淮19項骨干工程之一,國家“十五”計劃重點項目。工程主體工程處于淮河王家壩和正陽關之間,跨霍邱、潁上、阜南三縣,集水面積4.22萬km2,工程總投資22.67億元。2001年12月2日主體工程正式開工;2007年6月20日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并投入運行。臨淮崗工程最初于1958年動工興建, 1962年4月因國民經濟困難,停工緩建,建成了10孔深孔閘、49孔淺孔閘、500T級船閘1座和部分主副壩及上下引河工程等。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是在老臨淮崗工程基礎上,對原工程進行加固、改造、擴建而成的續建工程。
主要建筑物包括:主壩8.54km、南副壩8.41km、北副壩60.56km,主壩布置有100t級城西湖船閘、500t級臨淮崗船閘、12孔深孔閘、49孔淺孔閘、14孔姜唐湖進洪閘等五座大型建筑物。它是Ⅰ等大(1)型工程,按10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,壩上設計洪水位28.41m(85國家高程基準,下同),滯洪庫容85.6億m3,由深孔閘、淺孔閘及姜唐湖進洪閘共同控制下泄流量7362m3/s; 按1000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,壩上校核洪水位29.49m,滯洪庫容121.3億m3,由深孔閘、淺孔閘及姜唐湖進洪閘共同控制下泄流量 17965m3/s。